4月28日,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《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》,此次意见是针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的新股定价、承销和发售的一系列制度及相关安排的调整。
新股发行体制的核心是定价机制,有两方面基本内容,一是确定新股发行价格,即价格发现;二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将新股出售给投资者。这两个方面相互制约和依赖,构成价格形成机制的核心内容。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,市场环境与境外成熟市场差异较大,受当时经济、社会和法制环境的局限,因此新股定价机制早期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。
此次新股发行的规则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:
1、 强化信息披露,鼓励律师写招股说明书
2、 允许个人询价,网下配售比例提为50%
3、 加强对发行定价的监管,促使各方充分尽责
4、 增加流通股数量,允许存量发行
5、 继续完善对炒新行为的监管措施
6、 加大对不当行为的处罚力度
在文章者看来,国内外政策存在的不确定性是导致股票市场表现不佳的一重要原因,编者也同意此观点,目前中国宏观政策的变化其实是一种正常化的过程,政策正常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:宏观政策正常化,信贷政策正常化,融资政策正常化。其中宏观政策正常化主要是政策目标由保增长转为调结构,减小经济过热风险。信贷政策正常化的影响是信贷资金脱离实体经济,进入股市和楼市的难度增加。融资功能正常化的影响则加大了市场的融资压力。与此同时,国际政策也出现了一定的变数。近期美国在G20峰会上,将提出“可持续和均衡增长框架”的建议。这项框架协议包括的具体措施可能涉及:美国增加储蓄并减少预算赤字、中国降低对出口的依赖。这就意味着,如获准实施,中国未来的经济新增长力将侧重消费和投资。这种经济结构的改变其过程将产生诸多不确定性。
在这种环境下,中国股市近期弱势的表现也就不难理解。而未来股市能否积
极向上,可能更多取决于政策不确定性的消除以及经济的稳步增长。
Reference: //stock.jrj.com.cn/focus/xingu/
文/徐浩凯、孙瑶